飲料、自來水、礦泉水、純凈水該怎么喝?你真的知道嗎?
飲料能替代水嗎?
一瓶飲料,含有多少糖分?小孩子用喝飲料的方式替代飲水,會不會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呢?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看一下。央視記者從超市里購買了一些常見的碳酸、果汁、奶茶和茶類飲料。
首先試一下可樂。將灶臺的火調至中火,時間過去7分鐘,剛開始的半鍋可樂已少一大半。又過去5分鐘,鍋里的可樂開始冒泡泡,同時越來越粘稠。,把熬好的可樂糖漿倒進制作棒棒糖的容器里。采用同樣的方法,記者又熬制奶茶、冰糖雪梨、橙汁和冰紅茶。
冰糖雪梨熬出了4根棒棒糖;
可口可樂和冰紅茶都是熬制出了3根棒棒糖;
橙汁熬制出1根棒棒糖;
奶茶熬出的棒棒糖不到1根。
在對這些棒棒糖進行簡單稱重后發(fā)現(xiàn),每根棒棒糖的重量大約是15克左右,人體飲用一小瓶可樂,相當于攝入45克左右的添加糖。
這些糖分會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威脅呢?
專家表示,含糖飲料是添加糖的主要來源,出版的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》對添加糖的建議是,“每人每天攝入量不要超過50g,控制在25g以下?!?/p>
專家表示,長期飲用含糖飲料,會導致兒童齲齒和肥胖。而且易形成不太健康的飲食習慣,對生長發(fā)育和身體健康不利。專家建議,不提倡兒童和青少年喝含糖飲料,應該由白開水來代替含糖飲料。
白開水應該怎么喝?
在生活中,因為自來水有水垢的原因,有人不光喝水只喝純凈水,連做飯、沏茶所用的,也都是純凈水。
對于自來水,專家是怎么認為的呢?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版制定者杜松明表示,白開水是自然界里面的自來水自然燒開的,我們提倡飲用。成年人在溫度適宜不出汗的情況下,每天飲用量1500-1700ml,即7到8杯水。成人可飲用茶水替代一部分白開水。
對于自來水的水垢和氯氣問題,清華大學環(huán)境學院劉文君教授表示,在當?shù)刈詠硭细竦那闆r下,白開水是經(jīng)濟健康的選擇。我國自來水標準相當嚴格,只要合格,是安全健康的。
平常燒開后的自來水,里面會存有一些水垢,這是否會影響身體健康呢?
劉文君教授說,以前人們認為,水垢多的“硬水”會導致結石。但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證明,水硬度高對人體沒有危害,不會產(chǎn)生結石問題。
專家表示,自來水里面有鈣和鎂離子,為什么要放棄呢?純凈水也有它的缺點,里面那些少量稀有元素以及鈣鎂離子,都給去掉了。
瓶裝水之間有什么不同?
通過走訪幾家大型超市時發(fā)現(xiàn),不同類型的水在價格上有明顯區(qū)別。
一般來說,純凈水的價格是的,每瓶1、2元錢;比之價格略高的是天然水,每瓶售價在2、3元錢左右;價格更貴的是礦泉水,每瓶基本都在3元錢以上。還有一些高價礦泉水,價格能賣到每瓶8、9元錢,甚至一、二十元錢。
比對相關標準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些水的奧秘:
純凈水基本采用的是自來水為生產(chǎn)用源水,再用蒸餾、反滲透等方法加工制成;
天然水基本采用的是沒有被污染的地表水,跟未處理前的自來水水源大體是一致的;
礦泉水則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(jīng)鉆井采集的,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、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。我國強制性標準GB8537中,寫明了要有鋰、鍶、鋅、碘化物、偏硅酸等8種成分的其中一種達到一定含量以上,才能叫做礦泉水。
有一種說法“喝水要喝弱堿水”,此說法有什么科學依據(jù)嗎?
清華大學環(huán)境學院的劉文君教授表示,人體酸堿平衡是難以被喝水這件事所改變的。“酸性水可以美容,堿性水可以健康”的說法是沒有依據(jù)的,水的PH值對人體不會有任何影響。
水的好壞不能簡單用PH值來考量,而是一個多項綜合指標,比如硬度、TDS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等等。
天然礦泉水是否更健康?
第三軍醫(yī)大學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學教研室教授舒為群教授的水質研究團隊發(fā)現(xiàn),水中的天然礦物質對人體確實有著不小的影響。
舒為群教授表示,當水中含有豐富的天然礦物質的時候,無論是動物還是人,心血管方面的表現(xiàn)比較好,發(fā)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低。
水,包括自來水、礦泉水和天然水。它們里面都含有豐富的鎂離子,而鎂離子正是對心腦血管很有益處的一種元素。舒為群教授表示,通過動物解剖發(fā)現(xiàn),當動物喝的水里面天然礦物質比較豐富時,它們的血管內膜更加光滑,心肌的排布更加整齊。水中天然礦物質對機體,尤其是對機體的心血管,是很有好處的。
此外,舒教授說,在自來水,礦泉水以及天然水中的鈣離子也很重要。
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群會有缺鈣或鈣流失的現(xiàn)象發(fā)生。尤其是老年人,很容易骨質疏松。若忽略了飲水這個途徑,會使缺鈣的狀況雪上加霜。
但喝礦泉水也并不是說水里的礦物質含量越高越好。專家表示,市場賣的高價礦泉水,往往是某種特殊礦物質元素含量較高,適合特殊人群飲用。消費者如果不了解具體情況,不建議多花冤枉錢盲目購買。